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普洱茶 > 正文

上海汪裕泰普洱茶砖(上海老字号茶叶店汪裕泰)

作者:admin日期:2022-12-18 06:49:44浏览:49分类:普洱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汪裕泰普洱茶砖,以及上海老字号茶叶店汪裕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00年上海汪裕泰普洱茶值多少钱

是不是100G的上海汪裕泰普洱茶,我不知道100年是什么意思。这个牌子的要是200G的宫廷普洱茶的标价是278左右。

我没喝过不知道为什么那么贵,看包装应该属于送礼之类的茶吧

文艺评论家葛乃文的近作(散文)

饮茶.悟禅.品味——记中国陈年普洱茶收藏名家邱季端先生和厦门“可茗苑”茶庄(葛乃文)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笔者从小受父亲嗜茶的熏陶,半个多世纪以来也爱茶成癖;因为与常熟有缘,常来常熟,常常品尝到用天下常熟水冲泡的虞山脚下的宝岩佳茗。今年暮秋,笔者有幸收到从福建厦门寄来一件包裹,内装民国上海“汪裕泰茶庄”的普洱茶砖和一册古色古香、装帧精美的《陈年普洱典藏集锦》。这比金子珍贵的陈年普洱茶是大学同窗、著名企业家邱季端先生所馈赠;《典藏集锦》是他应厦门国际茶博会之请而编撰的对陈普多年藏研的成果。笔者忝为海派收藏家,很早就对陈年普洱有浓厚兴趣但知之甚少。近年幸得邱先生赐教,有所启,有所悟,也想有所云。不料这本小册子的光临却打开了我的茶话匣子,要对邱季端先生的陈年普洱茶的收藏和研究以及他的闻名遐迩的“可茗苑”茶庄进行一番说评头论足了。

一、茶———中国的骄傲和代名词

“茶” 字,出于《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茶”,出于《本草》;草木兼从,写作“荼”,出于《尔雅》。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别名甚多,今曰“茶”或“茗”。

(一)、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唐人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我国有文字始,关于茶的利用,最早在《诗经》里已有记载,至两汉、西晋、南北朝时期,茶由药用发展为饮料,并逐渐成为商品,出现了最早的茶叶集市和名茶区。《茶经》在湖州问世至今近1300年,陆羽作为我国茶学的创始人,第一个把饮茶发展为“茶道”。唐代饮茶之风盛行,甚至朝廷把饮茶钦定为“国饮”。被誉为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曾赋诗描写当时他与友人举行茶宴的场景,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紫茶,即紫笋,产于浙江省长兴县西北的顾渚,在唐朝为贡茶中的重要品目。唐李肇《国史补》列紫笋茶为贡茶第二品(按等级划分共有十四个品目)。当时的社会名流、文人墨客煮泉烹茗,吟诗秀香,以示清雅。他们沉迷于茶饮,追求似醉非醉,满脸红霞,凭添双翼,飘飘欲仙的意境,令今人匪夷所思。及至北宋,徽宗赵佶嗜茶,他亲自撰写《大观茶论》,遂使从朝廷至民间“斗茶”之风盛行。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写过一首“斗茶歌”,赞美茶的功效。“斗茶歌”反映了北宋社会人们争相猎奇斗美、饮茶普及于民间的情状。金、元时期,我国“南方诸省无不产茶,全国各地无不知饮茶了”(引自《金史》)。明清两朝前后约五百年,我国的茶事、茶道在唐、宋、元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明代茶叶制作工艺出现了重大变革,特别是炒青法制绿茶的突起,以及发明了以香花及芳香果皮窖制花香茶的工艺。至清代,出现了红茶和乌龙茶的品目,制作工艺更精湛,茶叶的品质更优异。我国六大茶类至此俱全。名茶迭出,不仅成为宫廷及民间家宴上的必备珍品,而且对外贸易创历史记录。然而清末政府腐败无能,茶园荒芜、茶事凋蔽,令人扼腕痛惜。新中国成立之后,茶农积极改造老茶园,发展新茶区,使茶叶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茶叶产量荣登世界茶王的宝座,外贸形势十分喜人。

上海汪裕泰普洱茶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海老字号茶叶店汪裕泰、上海汪裕泰普洱茶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