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普洱茶 > 正文

纵歌普洱茶(纵歌普洱茶价钱)

作者:admin日期:2022-12-18 04:34:14浏览:73分类:普洱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纵歌普洱茶,以及纵歌普洱茶价钱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云南有多少少数民族?

1、壮族

2、水族

3、阿昌族

4、拉祜(hu,四声)族

5、布朗族

6、布依族

7、普米族

8、蒙古族

9、独龙族

10、景 颇 族

11、纳 西 族

12、僳(li)僳(su) 族

13、哈 尼 族

14、基诺族

15、满族

16、藏族

17、白族

18、瑶(yao)族

19、彝(yi)族

20、纳西族

21、回族

22、德昂族

23、怒族

24、哈尼族

25、佤(wa,三声)族

26、傣(dai) 族

壮族

壮族是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形成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共有1548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0万,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在1965年统一族称以前,壮族的自称和他称较多,仅云南就40多种,主要有“侬人”、“沙人”、“土僚”等。

云南壮族和广西壮族同源,是我国历史较悠久的一个民族,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居住在今广西云南的壮族就和当时中原人民有了较为密切的交往。壮族人民在历史上就善于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种植水稻,妇女则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壮族还以唱山歌闻名,山歌言词婉转、讲究押韵、富有感染力。山歌有讲述历史的古歌,传授生产技术的“生产歌”,以及“酒歌”、“情歌”。民歌主要是“苦歌”,如“长工歌”、“妇女苦情歌”等。壮笔还善舞,具有悠久历史的“铜鼓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

水族

水族现有人口34.59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荔波、都匀、独山等县,广西北部也有少量分布。云南有7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富源、彝良,是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新识别出来的。

云南省的水族和贵州三都的水族本为一族,该源为"百越"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由于早年迁入云南,与居住在三都的水族长期脱离,语言、习俗等不尽相同。

受邻近布依族、壮族、苗族、彝族的影响,文化习俗多与布依族相仿。用汉语、汉文。原有"水书",仅巫师占卜时使用。婚姻为一夫一妻制。老人受尊重。

阿昌族

阿昌族现有人口2.77万人,云南有2.76万人,主要聚居在滇西陇川县户撒乡和梁河县遮岛、大厂两个乡。阿昌族是云南境内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由古代的“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远在公元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流域。

公元五、六世纪后一部分向西南迁移,定居在陇川、梁河等地,元明后称为“峨冒”,今户撒地区自称为“蒙撒”、“蒙撒禅”、“衬撒”,梁河地区则自称为“汉撒”、“阿昌”,解放后统一定名为“阿昌”。阿昌族有语言无文字。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阿昌男子会讲汉语和傣语,有的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

阿昌人所生产的“户撒刀”名闻中外。制宝刀的阿昌人性情却十分温和,刀不离身的小伙子,身上会时时带着一只音色优美的三叶箫,行路途中,劳作间歇,或是遇着意中人,便会吹起三叶箫,箫声枭枭,悦耳动听。

拉祜族

拉祜族现有人口41.1万多,其中云南有40.8万人,主要分布在澜沧、孟连、耿马、沧源、勐海、西盟等县。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盖羌人,“拉祜”是自称,是用火烤虎肉吃的意思,故拉祜族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人系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是用火烤吃虎肉的意思,因而拉祜话被称为"猎虎的民族"。

拉祜人民喜欢歌舞,年节期间,集体跳舞,通宵达旦。

布朗族

布朗族共有人口8.2万多人,云南有8.1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西定、巴达山区,那里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地之一。其余散居在临沧地区的云县、双江、镇康和思茅地区的澜沧、景东、墨江等县,唐代称“朴子蛮”,元代称“蒲人”,明清称“濮满”、“苞满”等,这些都是同音异字的族称。

布依族

布依族现有人口254.5万,主要聚居在贵州,少量在四川。云南有3.4万多人,居住在罗平、富源县的布依族地区,少量在师宗、马关、河口等县。布依族由古代越人中的“骆越”及后来的“僚人”逐步发展形成,五代时称“都匀蛮”,明清以来称“八番”、“仲苗”、“仲家”、等,自称“布依”、“布饶”等。云南的布依族是从贵州的凯里和广西迁来。

布依族妇女善于纺织和刺绣,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色调淳朴、图案独特,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

普米族

普米族现有人口2.96万人,云南有2.93万人,90%居住在滇西北的兰坪、宁蒗、丽江、维西、永省事等县,旧称“西番”。

普米族原是西北青藏高原的游牧部落氐羌人的支系,公元八世纪左右,逐渐南移至川、康一带,公元十三世纪中叶,由部落首领率众加入蒙古解放军队,随忽必烈入滇。普米族自称“普米英”、“普日米”、“培米”,都是白人的意思。也称有“博”、“巴苴”等。1960年定名为普米族。

殷勤礼貌、热情好客是普米族的传统美德。大年初一这天,他们会到村口争相邀请素不相识的地路人到家里作客,由于大家都把能请到客人当作是一件吉祥快乐的好事,有时候会因为来往的行人少,就出现了几家争抢一个客人的热烈场面。若是行人请不到,就请村里那些有德才的人。如果还请不到,就到山上“请”一块石头回家作“客”。

蒙古族

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万余人,其中云南有1.3万人,聚居在通海县新蒙乡,分中村、下村、白阁、交椅湾和陶家嘴5个自然村,是元朝初年随忽必烈战遗留在云南的蒙古族后裔。

云南蒙古族人民善于农耕和渔业,并从事划船运输和土木建筑。

云南的蒙古族通用独特的通海蒙古语(卡卓语),语言与内蒙古语言比较,有特殊性,与附近的汉、彝语比较有差别,又有共同点。

独龙族

独龙族现有人中5800多人,云南省有5500多人,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聚居在贡山县的独龙江两岸。史称独龙族为“俅人”或“ 人”。

独龙族内部分为50多个父系氏族,每个父系氏族中又划分成若干个兄弟民族。独龙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家族公社为中心的原始共产制,共同生产,共同占有生产生活资料。家族长负责处理协调,族人共耕,儿媳轮流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头平均分配。族人之间亲善友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独龙人信仰万物有灵。男着"麻布短衣",女着"短衣长裙"。通过交换解决装饰品。妇女用着色的藤皮作发箍,上缀白银泡、贝壳和铸币,戴手镯和珠子;男的常戴兽角表示擅于狩猎和勇武.

景 颇 族

景颇族现有人口12万人,云南有11.8万人,主要聚居在德宏州。景颇族中有景颇、高日、蒙友、载佤、浪峨、布拉等支系,主要使用景颇和载佤两种方言。据本民族历史传说,景颇族先民最早居于青藏高原,约在一千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和恩梅开江南迁,到十七世纪以后才逐步定居在缅甸北部和德宏等地。唐代的“裸形”、“寻传”部落即其先民。

景颇族喜欢饮酒,嚼草烟、槟榔。景颇族热情好客,对猎获物和祭品都有"见者一份"平均分配的习惯。景颇族的服饰:

妇女穿黑色短上衣,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 脚上带裹腿、腰、颈、腕戴有涂过红、黑色漆的藤圈。盛装时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钉有很多泡泡,颈上挂银项圈、银链子,带银耳环和银手镯。男子喜穿黑色对襟短上衣、裤腿短而宽,头上课以黑或白包头。外出时必挂棉麻织 成的挂包和长刀。

景颇族家庭为父系一夫一妻制,女子在婚前有性生活的自由。景颇人认为万物有鬼魂,遇到不祥之事就要祭鬼。部分信仰基督教。景颇族的歌舞庆典叫:"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每逢庆祝五谷丰收,迎送亲人与宾客,婚嫁大礼,都要举行不同规模的目脑纵歌,它代代相沿,成为景颇族传统的盛大节日。

纳 西 族

纳西族现有人口27.8万多人,云南有26.5万多人,主要聚居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宁蒗、永胜、维西、中甸、德钦以及四川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量分布。纳西族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氐羌支系有渊源关系,古文献里记载的“牦牛夷”、“摩些蛮”、“摩沙夷”指的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其自称叫“纳”、“纳西”、“摩梭”等。

生活在宁蒗县泸湖畔的摩梭人,现在仍保存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女性在家庭中地位比男性高,家庭中一般以年长或能干的妇女当家。男女不娶不嫁,实行走婚,双方关系以感情来决定相处的时间的长短。

僳 僳 族

僳僳族现有人口55.74万多,云南有55.71万人,其中将近一半的人聚居在云南西部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在丽江、保山地区和迪庆、德宏、楚雄、大理等自治州。

僳僳族为氐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僳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僳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也猎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僳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

僳僳族人待客热情,礼仪也十分特别.遇有佳宾.主人端来一大碗酒,与客人各用一只手共捧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同饮“合欢酒”。此时,盛情的主人会悄悄地把碗向客人一端倾斜,以使客人能多喝一些酒,借此表示自己的敬意。

哈 尼 族

哈尼族共有125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24.8万多人,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哈尼族有“卡多”、“ 尼”、“碧约”等自称和他称20多种,解放后统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在村村寨寨蔚然成风。无论见到熟人或生人总是笑脸相迎,亲切问候。老人处处受到尊敬和照顾,平时在家里,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总要拿最好的食品给老人吃,吃饭时让老人坐上席。在全寨性的节日和会餐活动中,第一口肉要请全村辈份最高的老人吃。平时谁家杀猪,都要请长者到家里做客。在长者面前,后生不能翘二郎腿,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人们对小孩也很关心,就连称呼也用“阿黑然古”(亲爱的小弟或小妹之意)。

过去哈尼人一直沿袭着古代遗留下来的"抢婚"的习俗。抢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男方亲属相中姑娘之后,不经媒约提亲,也不让男女双方认识交往,便组织一帮小伙子把姑娘偷抢回来,由男方家长或亲戚主持,让他们结为伉俪。

另一种情况的抢婚,是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进行的,双方相互爱慕,他们将自己的心愿告诉了家长。男方已备礼品请媒人多次到女方家登门求婚,但女方家长百般阻挠,不愿成全女儿的婚事。儿女们为反对长辈对婚烟自由的束缚,便合谋策划出"抢婚"的喜剧。

基诺族

基诺族现有人口1.8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景洪市的基诺山区,其余分散在景洪、勐海的一些地方。

基诺族尊敬长老,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卓巴”(寨父),一个“卓生”(寨母)管理村社事务。

基诺族宗拜太阳,在基诺人的背心上,绣有太阳的图案,能分辨村寨的主要饰物枣背包上,也绣有太阳的图案。太阳鼓是基诺族的重要法器,太阳鼓舞是基诺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太阳鼓的正面似一轮太阳,鼓身插有17根木管,象征太阳的光芒,基诺人在除夕敲之,据说能带来吉祥。人们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反映出对太阳的虔诚和崇拜。

满族

云南的满族是清朝初年吴三桂率清兵入滇时迁徒来的,后来一部份满族迁回北方,一部份留在了云南,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又有许多满族来到云南,主要在城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贸易。

过去,满族男子留发梳辫,穿马蹄袖袍褂,女子穿宽大直筒旗袍。清代满式服装流行到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

满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过去实行族内等级婚,后来限制放松,可以与汉族通婚,也可同各种民族通婚。

古代满族信仰节萨满教,分为管祭祀的家萨满和跳神的萨满。以后在同汉族的长期相处互相影响,相互学习中,满汉两族人民的共性愈来愈多,从宗教文化、到生活习惯和传统节日等、都没有多大区别。

藏族

藏族现人口459.3万,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区,其余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四省和其他地区。云南又主要聚居在迪庆州,少数散居在丽江、怒江等地、州,有11.1万多人。 藏族聚居在高原,那里海拔较高,幅员辽阔,雪峰连绵,山峦起伏,风光神奇而壮美。传说藏族最初是由“神猴”和“岩魔女”结合而产生的。据史料记载,藏族源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羌人,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而发展成今天的藏族。

藏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俗节日带有鲜明的高原印记。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糌粑由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后磨制而成。酥油茶是把砖茶熬出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饮,食物多有肉食和奶制品,不少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化绚丽多姿,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其歌舞、音乐、戏剧、绘画都有独到的特色。《格萨尔王传》是举世著名的英雄史诗,不仅是全世界最长的诗,情节也较生动。

白族

白族共有160万人,其中云南省134万人,80%以上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

白族的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蛇骨塔》、《鸟吊山》、《慈善夫人》等。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另有从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 ”,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龙画凤,坚固结实,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远近闻名。

瑶族

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人,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等省、区。云南现有17.3万人,主要分布在河口、金平、马关、富宁、文山、麻栗坡、邱北、元阳、绿春、红河等地。此外,勐腊、景东、江城等地也有少数分布。

历史上,瑶族和苗族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同源于秦汉时的“武陵蛮”部落。大约在隋代,居于现在湖南、湖北一带的瑶族和苗族已分化成两个族群。云南的瑶族是明、清以后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文山境内的。以后又发迁到红河流域和墨江、勐腊等地。

云南的不少瑶族不仅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还兼操汉语、壮语和苗语,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657万多,其中云南最多,有405万多人。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尤以楚雄、红河两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

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采。其《太阳历》和《十二兽历法》有其独特之处。自称他称不下一百余种,主要的有诺苏拨、纳苏拨、聂苏拨、改苏拨、撒尼拨、阿细拨等,解放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彝族。彝是鼎彝的“彝”,从汉文字义上来讲,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

纳西族

纳西族现有人口27.8万多人,云南有26.5万多人,主要聚居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宁蒗、永胜、维西、中甸、德钦以及四川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量分布。纳西族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氐羌支系有渊源关系,古文献里记载的“牦牛夷”、“摩些蛮”、“摩沙夷”指的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其自称叫“纳”、“纳西”、“摩梭”等。

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籍,使纳西族文化享誉世界。流传至今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典,记载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巴”文化对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学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纳西族十分重视接受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今天仍可以从纳西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看到具有汉、藏、白、纳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生活在宁蒗县泸湖畔的摩梭人,现在仍保存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女性在家庭中地位比男性高,家庭中一般以年长或能干的妇女当家。男女不娶不嫁,实行走婚,双方关系以感情来决定相处的时间的长短。这种独特的婚俗,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控究其中的秘密。

回族

全国回族有860万人,其中云南有52.2万多人,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全省所有县市几乎均有回族居住。

回族源于唐宋时期的西北“回纥”、“回鹘”、“大食”诸郡。元世祖忽必烈攻灭大理国后,任命回回人赛典赤为行省长官,以后才大量迁入。元世祖忽必烈率军攻陷大理后,有不少中亚、西亚和新疆等地的回族军民和贵族来云南定居。元朝时在云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军、政、财、文大权的赛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

回族普遍使用汉语的语言、文字。住房、服饰等也与汉族大致相同。在云南农村的回民,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兼营小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工艺水平都比较高。

绝大多数的回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教规,风俗不吃猪肉,以牛、羊、鸡肉为食。

回族节日主要有"尔仪"(开斋节)、"古尔邦"(宰牲节)和"圣纪"(圣会)等。

德昂族

德昂族现有人口1.54万多人,云南有1.53万人,主要分布在潞西、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县,居住极为分散。德昂族原称“崩龙”,这一族称始于清代,系他称,现改称“德昂”,系自称。其先民与瑞的佤、布朗等同为“百濮”中的一支。德昂族种茶历史悠久,有“古老茶农”之称。

德昂族由于方言和服饰的差异,又分别称“红德昂”、“花德昂”、“黑德昂”等。

怒族

怒族现有人口2.7万人,云南有2.6万,主要分布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及兰坪县的兔峨乡。此外,迪庆州的继西县也有少量分布。由于长期与僳僳族相处,怒族人普遍会说僳僳语。贡山、福贡两县的怒族,是当地最早的土著居民,自称“阿龙”和“阿怒”,在古代就与独龙族有亲属关系。原碧江县的怒族自称“怒苏”,被认为是唐代“庐鹿蛮”的生裔。这两部分来源不同的怒族先民,长期居住在怒江峡谷内,互相交往通婚,逐渐形成为一个民族。

怒族非常讲究礼貌,团结互相。在路上无论遇到熟人或生人,都会主动让路并致问候。有客人来访,全家起立鞠躬相迎,临别要再三挽留后送到寨边的大路上。一家碰到因难则全寨相帮。

怒族善于演奏乐器,瑟琶和口弦较普及。青年男女谈恋爱,不是用语言来交谈,而是靠“达变”和“拟力”两种怒族乐器来“弹”。这两种乐器音域广,表现力强,怒族青年自小就要学习,如果大了还不会,就会被认为是笨,他有可能连对象也找不到。当怒族小伙向姑娘求爱时,首先向她弹响怀中的“达变”,“叮咚”地向她倾诉心中的秘密。女青年听到求爱,会吹起“拟力”以作答。双方可以提问、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从思想到生产、生活等各种问题都都可以“弹”,他们都能够从对方的曲调和音色中理解其中的含义。据说有的青年从认识到结婚都不说过一句话,完全靠音乐来沟通,从中可以反映出他们对音乐的独到之处。这种独特的恋爱方式,也许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哈尼族

哈尼族共有125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24.8万多人,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哈尼族有“卡多”、“ 尼”、“碧约”等自称和他称20多种,解放后统称为哈尼族。

哈尼族的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隋唐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又同被称为“乌蛮”。

哈尼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在村村寨寨蔚然成风。无论见到熟人或生人总是笑脸相迎,亲切问候。老人处处受到尊敬和照顾,平时在家里,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总要拿最好的食品给老人吃,吃饭时让老人坐上席。在全寨性的节日和会餐活动中,第一口肉要请全村辈份最高的老人吃。平时谁家杀猪,都要请长者到家里做客。在长者面前,后生不能翘二郎腿,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人们对小孩也很关心,就连称呼也用“阿黑然古”(亲爱的小弟或小妹之意)。

佤族

佤族共有人口35.1万人,其中云南有34.7万多人。主要聚居在沧源、西盟两县,双江、孟连、澜沧、镇康等县亦有分布。佤族的先民在先秦时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代称为“望蛮”、“望苴子”、“望外喻”;明代称“古刺”、“哈刺”;清初称“卡佤”等。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方言。

佤族男子善于雕刻。在佤族村寨,无论是屋脊上,还是祭祀用品,或是公用大房子的墙壁上,都雕刻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

佤族热情好客,客至以水酒相敬。佤族男女普遍皆纹身,男子多在颈下、胸前、脊背和四肢绘刺花鸟、牛虎图案,妇女则在颈下、胳臂和腿上绘刺各种形状的花草。

傣 族

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临兴的耿马、孟定,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衣”、“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平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特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 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云南旅游的注意事项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下面给大家介绍云南旅游的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云南旅游的注意事项

1 昆明、大理、丽江属高原性西南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请注意着装,预防感冒,另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室外紫外线照射较强,注意防晒,带好防晒用品;

2 旅游摄影时,请注意安全,不要到有危险的地区拍摄或攀爬;(丽江古城中的水边、桥边或虎跳峡的悬崖边等地)。

3 请注意准备一些个人的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4 在旅游时,注意环境保护、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5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所以尊重地方的民族习惯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因此要求您在云南旅游中一定要认真听从导游讲解,不但能够让您了解到和少数民居交流的注意事项,而且对于增长您的知识也是一个很大的乐趣!

6 云南特殊的气候适宜于很多品种花卉的生存,所以云南的鲜花、干花绝对是您从来没不见过的便宜,建议您可以多看一饱眼福,但是因为鲜花的保持期限不长所以提醒您不要购买太多的鲜花

须知的25个民族风俗习惯

在25个少数民族中,有15个是云南所独有的,她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

白族

主要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是白族人待客交友的基本礼仪。擅长制作的美食有乳扇、生皮、雕梅等。最盛大的名族节日是“三月街”。

   哈尼族

主要分布在元江和澜沧江之间,服饰以黑为美,各地区有差异。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名族,擅长各类乐器、舞蹈、民歌。比较有特色的民居是“蘑菇房”,另外哈尼族非常善于利用梯田种植水稻,他们的精神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千年不变的辛苦劳作,改造者大地山川的面貌,可以说有哈尼族的地方就有梯田。

   傣族

很多学者常将傣族分为水傣、旱(汉)傣、花(腰)傣,其实这是错误的,傣族只有一个种族,只是因居住地不同,服饰和生活习惯稍有差异而已。

傣族人信仰小乘佛教,因此为成年的男童都要到出家受沙弥戒,三、五年后可还俗,未出家者将会被视为未成年或者没教养。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为浴佛节,也就是俗称的泼水节。

傣族的舞蹈以女性的孔雀舞和男性的象脚鼓舞而闻名。

   傈僳(lisu)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一带,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

傈僳族还是一个非常重恩情的民族,传统节日“刀杆节”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位对傈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汉族英雄,傈僳族人把这位英雄献身的忌日定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并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征仪式,表达愿赴汤蹈火相报的感情。

   拉祜(lahu)族

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得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拉祜族人喜欢黑色,因此衣服大多以黑布为底,镶秀各种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民族美食有竹筒烧饭、烤肉。

佤族

佤族各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司岗”意为洞穴,“里”为出来,它是佤族对本名族古穴生活的回忆。

著名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就是解放军驻云南西盟佤山部队战士杨正仁,根据佤族民歌创作的。

佤族男性木鼓舞,木鼓对于佤族非常神圣,被视为通天的神器,佤族有“生命源于水,灵魂求于鼓”的格言,因此佤族最为盛大的节日就是“拉木鼓”。

   纳西族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丽江地区,虽然30多万的人口算不上一个大民族,但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也就是纳西族的古文化。东巴文化驰名中外,吸引着世人的兴趣和关注。

纳西族另外一个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殉情”,由于各种因素以及东巴文化的影响,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纳西青年男女常常选择殉情,纳西人的殉情无疑在向世人宣誓,他们对于爱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丽江也因此被称为“殉情之都”。

   景颇族

景颇族的80%的人口其实是住在缅甸克钦邦掸邦,云南省境内约有13万人,主要居住在德宏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目是“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

布朗族

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等地区,由于居住地区气候较为温和,善种植茶树,著名的普洱茶大多产自布朗族居住地区。

   普米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丽江、迪庆等地区,虽然居住地较为分散,但语言差别不大,互相能通话。据记载是青藏高原游牧民族,后经青海、甘肃、四川迁居至现在的云南,是中国迁徙最远的民族之一。

阿昌族

主要居住在德宏、潞西地区,盈江、瑞丽、大理、保山等地也有部分居住,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

户撒刀又称“阿昌刀”,因多产于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腊撒地区而得名,这种刀制炼极精纯,柔可绕指,剁铁如泥,用木、皮、银等原料配制的刀鞘也极为精美,深受附近各族人民所喜爱,如今“户撒刀”还走出云南,远销全国,甚至为外国友人收藏。

   怒 族

主要居住在怒江州、迪庆等地区,他们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由于地理条件原因,怒族人的生活非常艰苦。由于分居在两江沿岸,而两江之间以前没有桥梁,只要少数水流缓慢地区才有渡船,因此怒族人发明和使用了竹篾溜索,利用溜索飞渡于大江之上。

溜索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种娱乐设施,可对于怒江两岸的怒族人,它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交通设施,并且每个怒族人都是滑溜索的好手。

基诺族

基诺族自称为“基诺”,意思为“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州,是1979年才被国家确定为祖国少数民族大家庭里的单一民族。善于种植茶树,聚居地基诺山是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

德昂族

德昂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地区,原名叫“崩龙族”,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德昂族也擅长种茶,竹笋是德昂族一年四季不断的`蔬菜,有各类干笋和酸笋特产。

独龙族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总人口仅6000余人,唯一的居住地在高黎贡山下,独龙江畔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族有着较为古老的独特纹面习俗。

独龙族女孩长到十二三岁,由会纹面的女性长者在脸部纹上图案,也代表着女孩已经成年,1967年独龙族纹面习俗被彻底废除,目前纹面女只有不到40人在世,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而神秘的纹面女将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其他在云南省居住,人数5000人以上,但非云南特有的民族还有九个,分别是:苗族、壮族、回族、藏族、彝族、瑶族、满族、蒙古族、水族。

苗族

苗族主要人口集中在贵州、湖南,在云南各地都有分布,文山、红河地区居住人口相对集中。澳大利亚民族学者曾感叹,“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此可见,苗族是一个历经苦难且不断迁徙的民族。

壮 族

壮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87%的人口在广西省,在云南也有100多万,主要分布在文山地区。

回族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在云南省约有70万人口,云南最著名的古代“回族”(当时还没有划分民族)人应该就是郑和了,祖籍晋宁,由于祖父和父亲都曾航海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去朝过圣,他从小受影响也梦想能出海远航,这就为他能带领大明船队七下西洋奠定很好的基础。

藏族

藏族大部分聚居在西藏、青海省,云南的主要居住地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另外丽江、洱源、贡山、宁范、大理等地也有分布。英国著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就是迪庆自治区的一个县。

彝族

彝族原称“夷族”,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谓时,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华夷相对),主席倡议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其中60%居住在云南,在云南各地都有分布,服饰各有不同,最为大众所熟悉的彝族形象代言人应当是石林彝族自治区的阿诗玛。

瑶族

瑶族主要聚居地在广西、湖南、广东、贵州省。有6.6%的居住在云南省,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区。因为历史原因,一些欧美国家也有瑶族人,但鲜为人知,被称为“东方吉普赛人”。

满族

满族的主要聚居地在东三省,另外一些北方和大城市也有分布,在云南满族有1.2万人,主要分布于昆明、保山、思茅、德宏、曲靖、临沧、红河、楚雄等地州市。云南满族主要是清朝初年,随吴三桂来滇清兵,后吴三桂叛乱,康熙派清兵镇压,叛乱平定后也有部分清兵留在云南。

   蒙古族

云南的蒙古族是元朝随军至滇后落籍通海的。云南蒙古人又称喀卓人又译卡卓人,是玉溪通海的一支蒙古民族支系,人口约1.3万人,主要集中在兴蒙蒙古乡,云南多年的生活使得这支蒙古族的文化风俗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独特的卡卓文化。

水族

水族的组要聚居在贵州省,云南的水族有1.2万人,主要居住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和黄泥河镇。

有关中国十大名茶?

十大名茶

一、西湖龙井;二、洞庭碧螺春;三、黄山毛峰;四、庐山云雾;五、六安瓜片;六、君山银针;七、信阳毛尖;八、武夷岩茶;九、安溪铁观音;十、祁门红茶。

详解: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一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十大名茶有N种说法:

十大名茶:《解放日报》1999年1月16日刊登: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祁门红,六安瓜片,屯溪绿茶,太平猴魁,西坪乌龙茶,云南普洱茶,高山云雾茶是我国十大名茶。

美联社和《纽约日报》2001年3月26日同时公布: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银毫茉莉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茶。

《香港文汇报》在2002年1月18日公布: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六安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是中国的十大名茶。

中国的这九大天价茶你知道几个?

中国的有些茶,用神一样的存在证明:茶不都是用来喝的。今天为你介绍中国的这九大天价茶,分别是:.武夷山母树大红袍、龙井御茶园十八棵、云南的各种“茶树王”、天香1号红茶等。

1.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关于这个茶的传说记载那是太多太多。“不看遗憾终身,一看终身遗憾”,很多当地人如是对外来者描述九龙窠的这三棵350余年树龄的古树。

1998年在首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上,来自澳洲的富豪许荣茂,以15.68万元的高价在拍卖中竞得20克母树大红袍。到了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又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但据说现在禁采了,价格成了符号,品饮成了梦想。

2.龙井御茶园十八棵

龙井是中国最负盛名的茶之一,自清代以来深受各朝大佬喜爱。

关于御茶园龙井的价格,没有可信的记载。2014年上好的明前龙井价格在5万元一斤左右。那站在龙井巅峰的茶应该价值几多?

一棵树哪怕能采400个芽头,那18棵树撑死也就7200个芽头,龙井茶4万个芽头一斤,那么大概每年顶多能有2两茶,谁来采谁来炒呢?

3.各种“茶树王”

云南镇沅千家寨野生茶王树据专家鉴定有2700年高龄。早些年为了采这棵树的芽苞还摔死过人,现已禁采。

香竹箐的大茶树来头更玄乎,传说有3200年高寿,“世界茶树之王”“世界茶王之母”“世界茶祖母”之类的称呼起码十几个,而且某种意义上还是栽培型的!2015年临沧凤庆县第二十五届茶文化艺术节上经过激烈的竞拍,以这棵树的茶青制作的红茶标100克以12.8万元成交,相当于一公斤128万元;晒青茶标100克以35万元成交,相当于一公斤350万,一举成为普洱茶史上最贵的新茶。

在千家寨野生茶王被发现前,1961年被考察组发现的勐海县巴达野生茶树王当了三十多年的世界茶王。2012年9月,巴达野生茶树王由于极度衰老和树干中空枯死倒伏,自然死亡,享年1800余岁。从此,巴达野生茶树王,成为历史。

4.天香1号

这是由丹霞天雄出品的超高品质红茶。天香1号属乔木型中叶种野生古树茶,经林业专家组认证不少于370年树龄,现存一棵,丹霞天雄公司拥有,生长地为粤北山区的悬崖峭壁之上,海拔1300米。每年开采,需要带着全套攀岩工具,由攀岩者自悬崖上采下,可制成的丹霞天雄天香一号精品红茶约2斤。

5.宋种1号

宋种1号是一株600年以上树龄的老茶树,系从乌岽山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筛选而成。它的克隆体无性繁殖后代,凤凰各地均有引种栽培,高山地带数量较多。

这棵见证了凤凰山茶文化几百年传承的母树可谓命途多舛。先前人为管理不当也就罢了,1987年更遭一精神病人砍伐,而后先有人栽植新茶树争夺养分,后有游人络绎不绝,致使树势衰退,产量连年下降,至今据说可年产2斤。

6.蒙顶上清峰仙茶

蒙顶自古以来就是著名茶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而站在蒙顶茶顶端的就是上清峰的7株围在栏杆里的茶树。

上清峰七株茶据说是吴理真手植,有“仙茶”之称。从淳熙十三年吴理真被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开始,蒙顶七株仙茶就用石栏杆围起来,列为神圣之地,言有白虎巡山,凡人不得靠近。“民间不可瀹饮,一蠹吏窃饮之,被雷击死”。

毛文锡《茶谱》云∶“蒙山有五顶,上有茶园,其中顶曰上清峰。昔有僧人病冷且久,遇一老父谓曰∶蒙之中顶茶,当以春分之先后,多构人力,俟雷发声,并手采择,三日而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能固肌骨,四两即为地仙矣。”

这段文字略一琢磨颇有深意,一共7株茶,就让采3天,你能采到多少茶呢?

古人的意思其实是,这就能采那么点儿茶,多了没有,你要能采出4两,你就是神仙了。

7.绿雪芽母树

中国有很多茶祖,每一个都种了很多茶树。上古神太姥娘娘就在太姥山种下了绿雪芽。这就是福鼎大白毫母树。

2004年宁德茶文化节上,100克的福鼎大白毫母茶“绿雪芽”,以71万元的天价被拍出。

8.清宫茶

站在普洱茶之巅,上百万一饼的百年乾利贞宋聘号,香港还有很多。而清宫普洱茶,喝过的人表示其滋味正是茶中最极品“无味之味”。其实金瓜贡茶已经超越了饮料的含义,与历史、文化结缘,成了精于品茗的风雅人士品读历史、感悟生活的特殊载体。

2007普洱市迎回贡茶,活动主办方为这个国家二级文物“金瓜贡茶”,投保了保额为1999万元的巨额保险。

清宫茶膏承载了同样厚重的历史,并在拍卖行留下了参考价格,一盒共105.6克,卖得100.8万。

9.熊猫茶

熊猫茶指生长在四川雅安顶峰村熊猫生态茶山、采用熊猫粪便种植的茶(据称,熊猫肠胃吸收功能不好,排出的粪便中保留有70%的营养,堪称有机肥料输送者)。

2014年3月,四川省雅安市,一群身穿“熊猫衣服”的采茶姑娘在凤鸣山开始了“熊猫茶”春茶采选。这些茶树是从2011年11月起用近10吨熊猫粪便种植出来的。“熊猫茶”中的“稀品”定价近22万元一斤。

几万一斤的金骏眉、顾渚贡茶园紫笋一声叹息,十几万一斤的铁观音茶王表示不服。西坪的铁观音母树拍拍后生的背,“不怕,有我呢。”安吉白茶祖也默默站在一旁。

(作者|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更多普洱茶保存、品饮辨别、选购收藏等方面的问题,请加美女茶艺师董玥个人微信:dydy880(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云南陇川纵歌茶厂的茶好吗

好。陇川县纵歌茶厂是普洱茶、竹筒茶、绿茶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公司,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云南陇川纵歌茶厂的茶好,喝起来有股淡淡的茶香味。陇川县纵歌茶厂选送的“纵歌牌·纵歌第一饼”在普洱紧压茶﹙熟茶﹚茶类中荣获金奖,茶厂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

关于纵歌普洱茶和纵歌普洱茶价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