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普洱茶 > 正文

范和钧对普洱茶的贡献(范和钧开创了中国什么制茶先河)

作者:admin日期:2022-12-18 04:48:45浏览:48分类:普洱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范和钧对普洱茶的贡献,以及范和钧开创了中国什么制茶先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普洱熟茶

好的普洱熟茶有六度,厚、滑、润、甜、纯、香,六度。

        熟茶:越陈越“香”。新制熟茶陈香低淡,多带水味(渥堆腥味)。存储半年左右“水气”基本消失,陈香逐渐凸显,伴有异香。主要有“枣香”、“参香”、“果香”、“桂圆香”、“槟榔香”等。两三年以后这种腥味才会慢慢退去,展现茶的本味,香气也逐渐趋于纯正。五年以上的熟茶存储得当一般会出现下列香气:樟香、参香、药香、枣香、陈香、木香等。整个气味清新怡人,不会产生刺鼻恶心等不良反应。

好的熟茶品饮起来身心俱爽,绵润可口是极大的享受。

 

 勐海茶厂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出产了一系列茶品,红印、绿印(又称蓝印)和黄印的叫法便出自于此,且现在市面上保留下的老茶,大多是这一时期的印级茶。1976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茶会议,基于出口需要规范了普洱茶唛号。饼茶用4位数,前两位为该款茶最早开始生产的年份(即配方的创始年份),第三位为此产品的茶叶综合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

      圆茶统一改称七子饼茶,印级圆茶渐成绝响。诞生于七十年代的7542、7572便是七子饼中的翘楚。勐海茶厂自1940年建厂以来,出产过多个类别、近百个不同配方的茶叶产品。自改制至今,平均每年要产出超过二十个不同的普洱产品。而在这样众多的同类竞争、快速发展变化中,7542与7572却始终被奉为“经典”和“标杆”。

阴差阳错的催熟法

      人工发酵技术的成型及普洱熟茶的出现,始于偶然。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政治气候凝重,内地与香港几乎断绝了来往。一部分香港人由于在当地保存生茶不当而出现提前发酵的现象,遂催生出一种用洒水增温的方式尝试人工催熟的方法。而另一方面,在相关资料中记载,早自还名为佛海茶厂的范和钧时代起,勐海茶厂就开始使用“热蒸”法尝试发酵。七十年代初期,听闻广东口岸公司河南茶厂通过实验研制出了一套后发酵工艺“水发茶”技术后,勐海茶厂派出了曹振兴等五人,昆明茶厂派出了吴启英及当时一名“革命委员会主任”前往广东口岸公司河南茶厂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技术考察学习。考察归来后,他们结合勐海茶厂的“热蒸”技术,形成冷发酵工艺,终于诞生出成熟的人工发酵技术及产品,为7572的诞生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风靡台湾的普洱茶

      对于近现代普洱茶来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期。70年代初期,云南茶叶逐步进入了量化生产阶段。人工发酵技术的成熟,研配技术的革新和规范管理给予了普洱茶有别于从前山头茶、商号茶的统一稳定的风格。而7572就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了。双陈技术总监“原国营茶厂技术总监”——杜琼芝女士,7572,是勐海茶厂于1975年研配成功的茶品。无论是用料,还是研配技术、发酵工艺,7572都有着稳定的一致性,虽然经过了数十年农业改良及原料巿场的变化,但至今仍能活跃于巿场。

7572是普洱熟茶的常规性产品经典代表,与7542生茶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和生茶的标杆”,在70年代中期就在勐海茶厂生产,一直持续到今,在近半个世纪的悠悠岁月中打造了一个普洱熟茶界的传奇。

 

 7572生茶版本分大口中、小口中、青口,大口中年份较早为70年代首批生产,茶品特征为朱砂红厚棉纸、繁细尖出内飞、饼头大,原支竹篾原筒竹罄;小口中与青口为后期80年代初产品,与80年代初首批7572熟茶包装特征相似,朱砂薄棉格纹、丝纹纸,繁细尖出与平出共存,青口亦“茶”字苹果绿而称之。7572生茶自90年代末进入台湾市场后,慢慢为世人所熟知,亦以大口中版本最为热门,市场地位日益坚挺,一是至今为止7572唛号一直为熟茶代表;二是潮水发酵产量极少,口感刚烈,陈韵丰富,醇度与饱满度在70年代七子饼茶品中别具一格;7572是勐海茶厂生产的大宗熟饼茶。“拼配”和“发酵”是普洱熟茶制作的两大核心工艺,7572作为勐海茶厂熟茶中的代表作,给予整个普洱茶世界非常多的贡献。

【发酵】7572那种独有的勐海味,可以很明确的告诉消费者,普洱熟茶最基础的一个味道是什么样的。始终有不少茶商想要模仿7572的配方制作熟饼,但无论如何精心仿制,所出品的熟茶始终缺少公认的“勐海味”。问题出在哪里呢?

熟茶的品质除了与配方、原料、渥堆工艺息息相关,还有一样很关键的元素:微生物环境。勐海茶厂的熟茶,数十年渥堆发酵所积淀的微生物环境无法复制,是以正宗的“勐海味”无法复制。凡与发酵有关的,微生物环境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拼配】

        7572可谓承载了几代制茶人智慧,才使得茶品拼配得当,茶饼外形的嫩度与成熟度,茶汤滋味的厚度与醇滑度,茶汤香气的高扬和纯正度融会贯通,一气呵成,品感协调丰富,达致“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

【收藏价值】

      普洱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随着存放时间增长而增值,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 。勐海茶厂出品的7572熟饼,完美的诠释了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随着岁月的陈化,其滋味越是醇厚。7572茶品作为熟茶中的经典,其发酵适度、拼配讲究、汤红味醇,越陈越香,收藏与品饮两相宜,是各位茶友投资收藏、茶的最佳选择。

普洱茶的熟茶工艺是何时形成的?

究竟何时开始有了普洱熟茶?

很多人一定会说——1973年。因为在因为市面上有一款很流行的茶叫“73厚砖”, 被誉为第一批人工后发酵普洱熟茶茶砖。

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普洱熟茶直到1973年才横空出世吗?熟茶自己的演变历程又是什么呢?

我们分5个步骤为大家详解:前身、记载、工艺、诞生、今世。

普洱熟茶的前身

——红汤生普

让我们沿着历史往前追溯,在龙马同庆号的内票上有一段话:

“叶色金黄而厚,水味红浓而芬香”。

“水味红浓”这个词,明显不是用来形容生茶的。但是如果它是熟茶,那么“汤色红浓”就说得清了。

而龙马同庆号始创于雍正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35)年。

但这个内票也被许多人质疑:

“万一这饼茶是存了10年以上的普洱老茶(生茶)呢?汤色红浓的普洱不一定只有熟茶啊。”

好的,那我们接着往下看。

我们回到1948年,昆明市茶商业同业的一个文件,可以作为它的佐证资料——

文件中写道七子圆茶(即七子饼茶)的汤色标准为红汤。它对应的是哪种茶我们如今很难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红汤的七子饼茶有着一定的发酵度。

如果你觉得,光看汤色标准不够严谨的话,那我们来看看它在制茶工艺方面的纪录。

熟茶的工艺记载

——渥堆发酵

了解普洱生茶、熟茶的茶友应该都知道,熟茶比生茶多了一个渥堆发酵的工艺,所以才能一次定性,发酵出“红浓”的茶汤。

而生茶的制作技艺中,是没有“渥堆发酵”的步骤的。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但我们翻遍了很多关于云南普洱的纪录,却发现,在1939年,就有记载着“渥堆发酵”。

1939年,范和钧先生来到佛海(今勐海),考察西双版纳茶厂实力。在他的调查结果《佛海茶业》文中清楚的记载了当时的制茶工艺,有渥堆发酵的步骤。

“丙、潮茶一盘灶须高品、梭边各百五十斤,概须潮水,使其发酵,生香,且柔软便于揉制。潮时将拣好茶三四蓝(约百五十斤)铺地板上,厚以十寸为度,成团着则搓散之。取水三喷壶匀洒叶上…..潮毕则堆积一隅,使其发酵,热度高时中心达106度,近边约92度”。

——范和钧《佛海茶业》

同样谭方之(1944)也有很详细地记载:

“茶叶揉制前,雇汉夷妇女,将茶中枝梗老叶用手工拣出。粗老茶片经剁碎后,用作底茶,捡好之“高品”、“梭边”,需分别湿以百分之三十水,堆于屋隅,使其发酵。底茶不能潮水,否则揉成晒干后,内部发黑,不堪食用。”

——谭方之

范和钧和佛海茶厂创始团队

而1957年,西双版纳茶厂(勐海茶厂)的负责人唐庆阳先生也说过:

“解放以来,西双版纳茶厂打破过去雨季中不能加工的做法,提前在三季度雨季中生产侨(销)圆茶。经过一定温湿度人为技术管理,不但控制霉菌生长,而且依然能保存圆茶后发酵滋味醇厚的特点。”

可见,当时的圆茶是做成成品后进行“一定温湿度人为技术管理”的,也意味着它有一个轻度的后发酵。

而且口感是“后发酵、滋味醇厚”,从各种特征上来说,都和现在的熟茶非常接近。

熟茶的工艺尝试

——接近熟茶

1958年,下关茶厂试验成功紧茶蒸汽高温快速发酵,全程翻堆两次,最多15天。

虽然这种发酵的紧茶缺陷较大味道比较奇怪,但仍然为1975年后下关茶厂研制自己的渥堆发酵打下了基础。

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广州成为重要通商口岸。云南的普洱茶需要调动到广州才能出口。

同时,由于运输条件比以往更加便利,发到广州,香港的云南青茶老味不够,于是当时以卢铸勋为代表的香港茶商就想办法用云南普洱茶进行泼水发酵,他的做法是:

“每百斤茶加水20斤,用麻袋覆盖使其发热到75度,翻堆数次,茶约七成干时,装入面粉包,吊在仓库里。如果茶包太热,倒出来抖一下,再放入包中。”

这时候卢铸勋的茶无论是发酵时间、还是发酵温度都已经很接近熟茶的要求。但他发酵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老茶口感,所以发酵度不够深。

严格意义上来说,卢铸勋的茶还不算真正的熟茶。熟茶的真正诞生,还是得说回1973年。

熟茶的正式起源

——熟茶诞生

到了1973年,省茶司接到了一份来自港商的订单。

港商想要“红汤”的发酵普洱茶。并拿出了他们想要的样品——在广东发酵过的普洱熟茶。

但省茶司的当时并没有制作过真正的熟茶。他们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想了个法子,派人去样品生产地学习。

于是,由昆明茶厂吴启英、勐海茶厂邹炳良为首的七个技术人员,就来到了广州学习发酵技术。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茶厂里的老技术人员陈佩仁因故没能去成广州,所以较上劲了,向茶厂申请了1吨的粗老茶叶,要自己搞实验,做出发酵普洱。

去广州的学习小组回来后,开始在昆明茶厂大规模实验,照搬广州的工艺。失败了好几次。

因为广州发酵时是撒热水,且广州空气本身就更湿润一些,而昆明的气候条件和广州不同。

在广州小组失败时,陈培仁已经用传统的方法发酵成功了一批茶,率先生产出当代最早的渥堆熟茶。

而广州考察小组也反应了过来,把广州用的冷水替换成冷水,调整工艺后,很快也获得了成功。

两个小组的成品拼配在一起,组成了1973年第一批出口到香港的、正式的普洱熟茶。这也是1973年被认定为普洱熟茶元年的始末。

普洱熟茶的今世

——批量生产

后来,1974年,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的技术员回厂后分别试验,各自改进后,勐海有了勐海自己的工艺,下关则结合了前面所说的紧茶蒸汽热发酵工艺,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

同年1974年,勐海渥堆熟茶试制后开始出口,由于汤色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被称为云南青;

1975年,勐海茶厂的普洱熟茶基本定型,普洱熟茶园茶7452,7572开始批量生产;下关茶厂则推出出由渥堆熟茶制作的7663。

该茶在1976年后大量出口法国,这就是后面的销法沱。而昆明茶厂推出7581熟茶砖。

也就是说尽管普洱熟茶1973年是指制作成功,而产品大规模上市是从1975年开始。1973年是以散茶的形式出口的,直到1975年才有第一款压制成砖的唛头茶7581。

所以,普洱茶熟茶的产生经历了潮茶工艺,紧茶的泼水工艺,再到香港泰国的仿制老茶工艺,最终才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普洱茶熟茶工艺。

经过几十年的完善,这才诞生了我们现有的普洱熟茶的渥堆技术。形成了各式各样、 优良品质、口感丰富、温和顺滑的普洱熟茶。

总结:

——普洱生熟区别

划重点,熟茶诞生的年份—1973年,诞生地—昆明茶厂;熟茶也不是煮熟、炒熟、烧熟,而是人工渥堆发酵,堆熟的。

为避免上当受骗,请牢记,在1973年之前没有真正的人工渥堆熟茶。(之前的普洱茶,于今天的标准来看,都是普洱生茶。)

也就是说,普洱熟茶从诞生到现在只有48的时间,如果你听到茶店老板卖着上百年的普洱熟茶,你就可以一笑了之了。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来谈论,但简单来说,可以记住3点:

# 普洱生熟区别 #

1、工艺不同。

生茶的主要步骤是“杀青-揉捻-干燥”。而熟茶的工艺主要步骤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多了一个渥堆工艺,发酵度也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汤色、口感不同。

生茶茶汤黄亮透明,而熟茶的汤色则是红浓明亮。生茶清香,熟茶醇厚。

3、性质不同。

生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陈化(后发酵),而熟茶是在渥堆的时候已经初步定性。虽然也会“越陈越香”,但变化远没有生茶明显。

还想知道更多的普洱熟茶知识,请关注我们“学茶研习社”。

较大的普洱茶厂是哪个?

勐海茶厂

坐落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旧称佛海),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技术工作者前往热带雨林深处的勐海县筹建茶厂。在总结传统普洱茶产制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了机械制茶技术和设备,1940年,勐海茶厂(原名佛海茶厂)正式建成投产,从而揭开了中国普洱茶历史的新篇章,也为云南勐海普洱茶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勐海茶厂已成为当今首屈一指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大益普洱茶也因此成为茶叶行业中的著名品牌。云南七子饼茶和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陈化工艺的巨大成功,无不体现了勐海茶厂对普洱茶行业发展的卓越贡献。

云南勐海茶厂大记事

2006年5月——勐海茶厂参与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并筹集千万元成立“我的长征红色大益爱心基金”,把千万大益爱心送到长征沿途的贫困地区。

2006年4月——勐海茶厂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奖牌 。

2006年3月——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成立。大益茶文化中心将为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茶道的创新与传播交流提供全面的支持。

2005年12月——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大益”品牌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2005年11月——勐海茶厂发起的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大型文化活动正式启动,由99匹马组成的大马帮从勐海出发,沿着滇藏茶马古道于2006年7月到达西藏拉萨、日喀则。

2005年11月——勐海茶厂率先取得云南省茶叶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QS认证)。

2002年10月——勐海茶厂获云南省食品工业协会“云南省放心食品企业”证书 。

1999年——勐海茶厂获绿色食品和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 。

1996年——勐海茶业有限公司成立。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授予勐海茶厂“中国500家最大饮料制造业企业”证书 。

1989年——勐海茶厂正式注册70年代末开始启用的“大益”商标 。

1976年——云南省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产会议,决定勐海茶厂茶品末尾标号为“2”。此后,勐海茶厂的“7572”“7542”等产品,成为了普洱茶的经典作品。

1973年——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陈化工艺试验在勐海茶厂获得成功。

1950年——新中国政府接管勐海茶厂 。

1940年——拥有科学机械制茶系统的佛海实验茶厂建成,由范和钧先生担任厂长,后依次更名为佛海茶厂、西双版纳茶厂、勐海茶厂 。

广州亚运会定制云南大益茶生潽多少钱一饼

大益普洱茶由云南勐海茶厂出品,勐海茶厂前身为佛海茶厂,建于1940年秋,坐落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世界茶树发源地)。被国家评定为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和云南一级企业。在2004年勐海茶厂与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被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兼并。

大益普洱茶的发源地——勐海茶厂(旧称佛海)

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受当时中国茶叶总公司委派,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来自祖国各地的茶叶技术工作者前往热带雨林深处的勐海县筹建茶厂。在总结吸收传统普洱茶产制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了机械制茶技术和设备。1940年,勐海茶厂(原名佛海茶厂)正式建成投产,从而揭开了中国普洱茶历史的新篇章。

六十六年的不懈努力,勐海茶厂已成为当今首屈一指的普洱茶生产企业,大益普洱茶也因此成为茶叶行业中的著名品牌。云南七子饼茶和现代普洱茶人工后发酵陈化工艺的巨大成功,无不体现了勐海茶厂对普洱茶行业发展的卓越贡献。

今天勐海茶厂已经步入了规模发展时期,拥有占地380多亩的普洱茶综合加工厂,遍布各乡镇的茶叶收购组和茶叶初制所,以及重要原料保证的巴达、布朗山两个万亩绿色生态茶叶种植基地。

大益普洱茶的制作工艺

大益普洱口感独特,浓郁芬芳,为多少爱茶之人朝思暮想。天下酿酒的企业很多,但为何只有茅台、五粮液技压群芳,世上的茶企数以千计,但大益却能够一枝独秀,故大益有独特过人之处就不足为奇了。

细节决定成败,勐海茶厂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精致入微决定了大益品质的优秀卓越。

一、勐海茶厂的毛茶储存量特别大,陈年的存茶特别多,许多茶厂为了不积压资金,尽快实现销售,多采用零库存策略。而勐海茶厂却反其道而行之,每年都要采购很多毛茶,一般采取今年购进明后年使用的方式。

这样,资金积压尽管很大,但用陈年毛料制作普洱茶,品质就得到很好的保证。

勐海茶厂的毛茶入库,把关相当严格,仓库里的茶叶是按200多个级别堆放的,每个茶山的茶叶按10级分级堆放,10个茶山的茶就要分100堆,而且每一堆都挂牌详细标记,记明每堆茶叶的数量、级别、卖主、收购员、收购时间、入库时间等,这样出了问题也易于追根溯源,及时解决。

二、发酵工艺和发酵酵池堪称一绝。勐海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虽然为普洱茶的适制性品种的次生代谢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水分、温度、湿度、氧气及光照条件都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几十年历史积淀的勐海茶厂,其酵池的微生物组成已达到近乎完美、和谐的程度。企业有着一批具备多年从业经验和敬业精神的发酵师,它们有着扎实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懂得水分和温度对各种微生物的形成、聚合、裂变的影响,懂得对发酵池中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级别的茶叶进行控湿控温,有效适时地翻堆、解块,恰到好处地掌握发酵的熟度……这些都为大益产品品质优越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健康、安全、规范。勐海茶厂的备料大楼特别宽敞,备料车间是茶叶的净化车间,混进青毛茶中的各种杂物都要在此剔除,任何档次的茶叶,都不允许有非茶类夹杂物,撒面茶不得含有茶果、茶梗、茶末等茶类夹杂物。勐海茶厂于2005年11月10日顺利通过QS认证(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成为云南茶界首批通过QS认证的企业,“让消费者喝好茶,喝健康的茶”已成为勐海茶厂茶人的共同心愿。

四、拼配工艺独到。以往业界有这么一个认识,熟茶的关键在工艺,而生茶只要毛料好就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单一茶菁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而根据各个茶叶品种的特点进行有效、合理的组合拼配,取长补短,可以弥补单一茶菁滋味变化不够丰富的问题,而且有效地将各个茶叶品种的优点尽情展示出来,前面述及勐海茶厂几百个堆子的不同品种、产地、时间的茶叶储备,为实现有效、合理、深层次拼配打下了优质的基础。

基于以上构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大益品质,无论生熟,皆卓越!”

中国茶企迎来了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大益有幸成为普洱茶业的一个龙头,一支风向标,经过全体大益茶人和爱大益之人的共同努力,“益”将会成为润泽世人心田,促进众人健康的优秀品牌,愿与天下人结缘普洱,共享大益。

大益普洱茶的主要产品

大益普洱茶作为普洱茶顶尖产品,其大益七子饼茶(7572、7542、7262、7592、8582、8592、7672、7692等)、勐海沱茶、普洱沱茶、普洱砖茶、女儿贡茶、宫廷普洱等。

几十年来一直被业内推崇为经典普洱茶的代表,成为无数茶人竞相收藏的普洱茶珍品。

一心只为做好茶,大益茶人专注于现代普洱茶的科学研究与发展,为追求自然健康的更高生活品质,将继续创造更多的云南普洱经典。

2004年以来的常规产品,7542、8582,7572,7262等,拼配设计到品质控制,自己还是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

特别是601开始的常规产品,选择601批次7542,与601批次7572,作为2006年度的首个生茶与熟茶产品,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以说是对自己如何把握传统产品的传承的一次考验。

结果市场做出了比较正向的反应,601批次7542,与601批次7572成功了,也才奠定了2006年大益普洱茶发展的良好态势,因为这两个产品是普洱茶业界的标杆。

06年生茶的常规产品:

7542,到市场上的有8批(601-608),即将出厂的是609批次,601-605批次棉纸印刷为绿色,606批次开始为“水蓝色”。

7532,357克标准饼,出厂2个批次,601、602,均为“水蓝色”。

7582,357克标准饼,601,绿色

8582,357克标准饼,601,水蓝色

0622,400克饼,三个批次,601,绿色;602,绿色;603,水蓝色。

8542,400克饼,四个批次,601-604,绿色。

勐海之春,400克饼,两个批次,601-602,绿色。

大益普洱茶防伪使用说明

一、“大益”作为全国茶叶著名品牌,为了加强自我的品牌保护,勐海茶厂于2006年元月正式启用了国家高度专控的前沿印钞技术,作为勐海茶厂的产品专用防伪技术。

二、简单的鉴别方法,用肉眼观察就可分辩真伪:内飞及标签上均有一根深棕色的线在纸上时隐时现,线上印有激光缩微文字“大益”,微缩字母“DAYI”在特定位置通过放大镜亦清晰可见,满足以上条件即为大益真品。

三、在辨别时,光看外观是不够的,最重要是入口为实。

关于范和钧对普洱茶的贡献和范和钧开创了中国什么制茶先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