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普洱茶 > 正文

历史上的普洱茶低端(普洱茶在古代是低端茶吗)

作者:admin日期:2022-12-18 05:02:59浏览:34分类:普洱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历史上的普洱茶低端,以及普洱茶在古代是低端茶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一下普洱茶的历史

从时间的长度上看,普洱茶可划分为四大时期。

1.普洱茶的发轫时期(三国时期——1733年)普洱茶的雏形始于汉末。三国魏时张揖《广雅》有制作紧压茶的描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这里所说制作法,正是饼茶制造工艺的萌芽阶段。唐朝将此压制技术发扬光大”明初年,太祖朱元璋取消紧压茶工艺令,这说明至迟在元代普洱地区就有压制紧压茶工艺。而云南山高皇帝远,恰巧把紧压茶技术完美地保存下来了故明谢肇淛《滇略》言“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个阶段称之为普洱茶的发轫和发育阶段,也是普洱茶在自然形态下的曼妙生长的历史时期。

2.普洱茶“号记茶”的历史时期(1733年——1938年)

以1733年同兴号茶庄成立为标志,至938年,其特征:一是各种商号相继成立。二是以石模和木模压制为制造工具。三是商标品牌标识已强烈凸现显。简言之,此时的普洱茶号已灿若星河,辉煌灿烂。

3.普洱茶“印记茶”的历史时期(1938年——1973年)

1938年12月16日,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省富滇银行合股成立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至此,号记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原来的号记茶是用石模和木模压制的,而印记茶是用机械压制加工的,红印、蓝印、七子小黄印等皆为此时期的主要产品。这个时期从1938年延续到1973年。

4.普洱茶生、熟茶的分野时期(1973年——至今)

1973年以后,普洱茶开始了生、熟茶的两大历史分野。原有的普洱茶都是生茶,

是在岁月中慢慢的发酵、陈化而来。从1973年以后就有了大批量的人工发酵茶。事实上普洱熟茶产生首功应归于香港,40年代香港就进行了人工发酵的实验。五十年代,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实验,一份50年代广东省进出口公司的资料上面有熟茶发酵的流程标准,这个流程是建立在之前香港茶人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归根结蒂,云南茶人是在香港、广东试验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进而将其发扬光大、推向市场。熟茶的诞生实现了普洱茶的规模化生产,也才让普洱茶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

普洱茶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普洱茶历史

普洱茶是中国茶中的一种地方特种茶类,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普洱茶原产区与中原文化发达区的万水千山之隔,普洱茶这朵奇葩直至明清时期才被认知,这就让人们对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带来了很多的不足与误区,随着人们对普洱茶认识的加深,普洱茶的影响力在逐年提升,2007年普洱茶成为当年中国的三大热词之一:股票、房奴、普洱茶。

普洱,位于祖国云南省西南边陲,拥有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486公里的国境线,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绿海明珠,是“彩云之南”的面积大市、生态大市、资源大市、边境大市、民族大市、文化大市。

历史渊源

普洱茶起源地毕竟距离中华文化中心地区太遥远,交通不便及万水千山之隔使普洱茶的文字纪录非常贫乏,在少得可怜的文字记录中,还有不少是内地文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记录,所以并非所有普洱茶的文字记录的历史都可以作为信史,也需要甄别。

普洱茶

公认的最早普洱茶产区的文字记录《蛮书》唐樊绰于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撰写的《蛮书》记录了很多云南的历史文化,其中在《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中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目前公认的普洱茶产区的最早文字记录,因而被广泛引用。如果我们冷静地来看樊绰的记录,仍有需要甄别讨论的问题。

公元862年统治云南的南诏国出兵攻打安南(即越南,当时归属唐统治,唐政府在安南设有统治机构),唐政府派蔡袭继任安南经略使,樊绰是蔡袭幕僚。为了知己知彼,了解南诏情况,樊绰受命收集南诏资料并于863年写成《蛮书》,也就在同一年南诏攻占安南,蔡袭战死,樊绰逃走。樊绰其实并没有到过云南。

因此对于《蛮书》关于茶的记录也需要进行甄别讨论。其一,书中所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应该是可信的。“银生”即银生节度,治所在银生城(今景东东县城),辖区包括了今普洱市、临沧市一部、西双版纳州等地,这一带正是公认茶的起源区域《蛮书》只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在唐代以前,景迈山种茶的说法已有1300多年,而新找到的用傣文写的经书记录布朗族1800多年前已在芒景建村和种茶,这当然还需专家认真考证。其二,说“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关于“散收,无采造法”应该是属于道听途说了。

在澜沧江流域有很多古茶山,这些古茶山规模大,树龄老。以景迈山为例,可以采撷的面积超过一万亩,按照布朗族的传说种茶已有1800多年,这么古老而广大的茶园如果“无采造法”是不可能形成的。至于“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那只是一部分人的饮法,并不代表普洱茶产区的饮茶法。

蒙舍蛮即南诏国的统治民族,南诏统一前在洱海周围有六诏(六个小王国),南面的蒙舍诏也称南诏,其民族属于当时称“乌蛮”的一部分,其他五诏的民族都是“白蛮”,后来南诏统一其他五诏建南诏国并先后征服今云南大部分地区。“蒙舍蛮”是当时“乌蛮”的一支,是南诏国的统治民族,所饮之茶应该是来自“银生城界诸山”的古老的普洱茶,只是在饮用时有加上椒、姜、桂煮饮的习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饮法应该起源于此。

普洱茶最早出现于什么年代

普洱茶最早出现于什么年代?

据说历史很悠久了

栽种历史

周朝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

唐朝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发展阶段

普洱茶的历史发展分成好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唐宋时期)中原已经进入团饼茶阶段,云南普洱茶则处于散收、无采造法的自由发展期。

第二阶段(元明清时期)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旨意下形成团改散的巨大变革,而普洱茶的生产却因主要消费群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的发展。随着普洱茶因入贡受到清朝廷宠爱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为真正的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

第三阶段(清末以来)即现代普洱茶阶段。现代普洱茶加工技术萌芽,出现了多茶类生产的社会格局。清末以来传统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一是清末以来普洱逐渐失去茶叶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行政区划的变更使得原普洱茶区分解为思茅、勐腊、勐海、景洪茶区,茶叶不再以普洱标注;二是原普洱茶区的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炒青等多样化;三是古老普洱茶山渐次衰落,为新兴茶区所取代。

关于历史上的普洱茶低端和普洱茶在古代是低端茶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灯